Fl. Ind. 62:pl. 23. 1768.
攀缘灌木或藤本,通常长3-6m;幼枝和花序梗、花序轴和花梗均密被短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1cm,与叶片的两面均无毛;叶片倒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,长1.5-6.5(-10)cm,宽 1-3cm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全缘,先端渐尖,下面散生多数黑色透明的腺点,侧脉不明显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20cm,基部宽10-18cm,具多数花;苞片卵形,长约1mm,疏被短柔毛;花梗长1-2mm;花带绿色或近白色,通常5基数;花萼长约0.5mm,1/2以下管状,裂片三角形,急尖或钝,密被短柔毛;花瓣基部合生,椭圆形,长1.5-2mm,外面有透明的腺点,内面亦有密的腺点,边缘密生腺毛;雄花:雄蕊贴生于花瓣中部,稍短于花瓣,花药卵圆形或长圆形,背部有腺点;子房明显退化;雌花:雄蕊退化;子房无毛,花柱短,柱头头状。果球形,直径3-4mm,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,有黑色的腺点。花期:1-7月。果期:5-12月。
产地:笔架山(张寿洲等 1075)、梧桐山(王国栋等 6104)、仙湖植物园(王定跃 90554),本市各地常见。生于山谷疏林下、林边和灌丛中,海拔80-700m。
分布: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和西藏。印度、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、柬埔寨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。
用途:根药用,治急性肠胃炎和刀伤。